|
龚怡
从盛夏到初秋,历经两个多月的治疗,老爷子还是走了。
因为我在医院劳动的缘故,10年来,老爷子每回住院,他儿子都会告诉我:“唉,我爸又住院了。”每次都能感觉到他的焦虑和不安。不曾想这次遇到了恶性肿瘤,竟也成了最后一次入院。
老爷子因为出现瞬间的语言障碍、手脚不听使唤症状,以为脑梗住进急诊抢救室,之后却查出是脑部淋巴溜。现代医疗手段,或手术或放疗或化疗,总有一种可以选择。多科会诊认为,高龄手术风险大,即便手术也会很快复发。于是,老爷子放弃手术转入肿瘤病房接受放疗。在确定最终治疗方式的那几天里,他的儿子说自己在30多年的商海里是一条蛟龙,但每每到了医院却如一只不知所措的羔羊。身为海军少将的父亲,是他自小就仰慕的英雄,一、二、三等功都立过,如今84岁却要跟肿瘤拼命。他对经治医生、管床医生、护士长等等凡是能顾及到父亲生命的人恭恭敬敬,只想和他们成为同一个战壕里的队友,一起抗击肿瘤。连续6次放疗后,老爷子口齿不清、手脚不协调的症状有所好转,影像学检查证实淋巴瘤体积变小,还有14次就可以结束第一个疗程回家静养一段时间了。可万万没想到,中午吃饭呛了一口,食物进了气管。所幸及时抢救挽回生命,但无疑是一次雪上加霜般的重创。那个入院时还能自己吃饭、还能自己行走如厕、还能和老母亲交流的老爷子再也不能站起。
老爷子离世后的第十天,一个秋阳暖暖的午后,稍许平息了哀痛痛的儿子说,医生见过太多生命的离去,预知会有怎样的结局,于是连续发出病危通知,并让他开始准备该准备的一切。他当时对医生这种貌似催命的做法暗示不满,他觉得父亲不会走、还有救。尽管如此,他还是着手准备了。选好一处鸟语花香的墓地,告知外地亲朋父亲现状,翻箱倒柜找到父亲当年的军装。但军帽不知归处,干休所所长得知后拿来自己的军帽。当年老式的少将肩章也不知归处,千里外的发小得知,找到自己父亲生前的一副快递给他,就在父亲走的前一天到达。送别那天,秋高气爽。正如他自己所说:好像这一切都是安排好的。
是啊。生命又何曾不是一阵风?有的人在和煦的微风中度过,有的人在刺骨的寒风中了却。不一样的风景,一样的归宿。
|
|
|